民國五十三年三月十八日晚上,徵信新聞的採訪主任吳博全先生把我叫到他的桌前,問我:「有一個很有人情味的新聞,看你有沒有興趣?」
那時,我在採訪組是菜鳥,聽說主任要派我去採訪新聞,當然有興趣?我猛點頭。
吳主任就告訴我,在野柳海邊有一個漁民為了救一名落海的大學生,而不幸自己被大浪捲走,說著,他拿給我一則由中央社發的電訊稿。然後又說:「你可以明天上午去野柳,我派報社的車子給你用。」
那個年頭的野柳尚待開發階段,沒有停車場,也沒有商店,只是一個落後的小小的漁村。
我看到在遠處海邊的岩石上搭著一個帆布棚,我走過去,一個婦人領著幾個孩童,蹲在地上燒著紙錢,我想他們必然是那名漁民的家人了,婦人告訴我,被大浪捲走的是她丈夫,林添禎,留下七個孩子,平時除了在近海捕魚,每天都在這個棚子裡賣麵,她指著不遠處的一座瓦房說,那就他們的家。
提起救人經過,婦人說,幾個大學生從前面的岩石下去,在貼近海邊的一塊被稱為『仙履鞋』的岩石上拍照,突然一個大浪打上來,捲走了兩名學生,林添禎在棚子裡聽到呼救聲,什麼也沒有帶,就跳下去了,救起了一名青年,再救另一人時,海浪太大,「他就不見了。」一直到傍晚,村子的人才把林添禎從岩石縫中拖出來,但已沒氣了。
就是這麼一段過程,我隨手拍下現場照片,並且也拍了孤兒寡母的合照,回到報社,有種滿載而歸的感覺,卯足了勁猛寫,寫了三千多字,吳主任很滿意,當晚就請我吃了一頓宵夜。
第二天的徵信新聞當然是三版頭條。
上了三版頭條的新聞,果然引起迴響,從官方到民間,掀起一股捐助熱潮,余紀忠先生很高興,指示繼續報導,這則新聞在徵信新聞的第三版上,足足連續報導了一個多月,從各界的關心到官方的安排,統統上了第三版,余先生同時作了決定,要在野柳的林添禎的攤位旁,建立一座紀念碑(紀念碑),而當時的蔣經國也以救國團主任身份建了一座林添禎的塑像。由於林添禎的救人事蹟經過徵信新聞的連續性報導,也打響了野柳的知名度,現今的野柳已成為國家風景區了。
野柳林添禎的捨己救人故事告一段落後,正逢第一屆嘉新新聞獎報名,余先生就把這則新聞提報參選,結果落選,余先生相當不悅,還記得余先生(余紀忠)說過一句話:「這麼好的新聞都不能得獎,真是沒有道理!」他為了獎勵我,特別帶我到中山北路的雅士西服送給我一套西裝,那是我當記者以來的第一套西裝。
社會新聞記者有辛苦,也有快樂,跑過社會新聞的記者們,不知是否有此同感?
來源: 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chao/archive/2007/01/19/144073.html
右1 記者趙慕嵩
趙慕嵩
北京市人,1936年生。
1943年自北京逃難至重慶市。
1949年自南京經武漢、廣州,搭乘一艘運煤船到台基隆。
1959年畢業於成舍我先生創辦的世界新聞學校。
1961年因非國民黨員而無法進入中廣公司,投效廣播界的心願因而破滅。
曾任公論報記者(十個月),徵信新聞報記者(三年),聯合報記者(七年),台灣時報採訪主任、副總編輯(八年)。
闖蕩新聞界四十載、江湖人稱「趙老大」的 趙慕嵩 先生,於101年3月15日下午 5 點離開世界。
趙先生是北京滿族人,1936年生。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,一生從事新聞工作曾經擔任「時報周刊」副總編輯,新聞界稱「趙老大」而不稱姓名。退休後花了七年時間走遍中國。先後在高雄市五福路與美術館附近開北京餃子館,自創番茄 鮪魚餃子,味道獨特。可惜高雄人不習慣北方口味,客源不夠穩定,只好收起店面,改成郵購與網購。趙老大不服老,五十五歲學電腦,六十歲學游泳,每天游八百公尺 ,毫不間斷。
來源: 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chao/archive/2007/01/19/144073.html
趙慕嵩
北京市人,1936年生。
1943年自北京逃難至重慶市。
1949年自南京經武漢、廣州,搭乘一艘運煤船到台基隆。
1959年畢業於成舍我先生創辦的世界新聞學校。
1961年因非國民黨員而無法進入中廣公司,投效廣播界的心願因而破滅。
曾任公論報記者(十個月),徵信新聞報記者(三年),聯合報記者(七年),台灣時報採訪主任、副總編輯(八年)。
闖蕩新聞界四十載、江湖人稱「趙老大」的 趙慕嵩 先生,於101年3月15日下午 5 點離開世界。
趙先生是北京滿族人,1936年生。世界新聞專科學校畢業,一生從事新聞工作曾經擔任「時報周刊」副總編輯,新聞界稱「趙老大」而不稱姓名。退休後花了七年時間走遍中國。先後在高雄市五福路與美術館附近開北京餃子館,自創番茄 鮪魚餃子,味道獨特。可惜高雄人不習慣北方口味,客源不夠穩定,只好收起店面,改成郵購與網購。趙老大不服老,五十五歲學電腦,六十歲學游泳,每天游八百公尺 ,毫不間斷。